8月15日上午10点刚开馆,上海ucca edge门口就有第一时间冲进展厅买票的观众。大约半个小时,一楼展厅已经布满安静的客人。许多人弯下腰,盯着画面细节仔细研究。工作日怎能有这么多观众?现场工作人员早已见怪不怪。
由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携手呈现的“现代主义漫步: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”自6月22日开展以来,已经成为ucca edge最有人气的展览之一。据统计,工作日参观客流约500人次,周末客流超过千人次的情况成为常态,不少外地观众拖着拉杆箱前来。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,“现代主义漫步”也是热门打卡地,被不少人称赞为“上海必看展览之一”。如何欣赏“现代主义漫步”,它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以时间顺序讲述艺术演变
“现代主义漫步: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”汇集巴勃罗·毕加索、保罗·克利、亨利·马蒂斯、阿尔伯托·贾科梅蒂、保罗·塞尚、乔治·布拉克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,通过对立体主义、超现实主义及多种抽象表现形式的呈现,追溯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的演变。
ucca edge展览部展览项目主管兼助理策展人张尧介绍,此次亮相的展品约占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全部收藏的三分之一,都是第一次在中国亮相。不同于在东京站和大阪站展出时,以艺术家来分类作品,此次上海站根据作品创作时间采用编年结构策划呈现,这是ucca edge展览部与博古睿美术馆共同的构思。
“使用编年展陈方式有两种好处,第一,可以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待;第二,可以看到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反应。”张尧举例,在三楼展厅转角处,有一件毕加索的大型作品《蓝色吉他静物》和两件保罗·克利的小作品《平面建筑》《女孩间的场景》一起展示,它们创作于大约同一时期。此时,毕加索正在进行立体主义结合古典主义的探索,而在包豪斯任教的保罗·克利则将精力投入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相关问题上,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探索方向。这是博古睿美术馆的展厅里都没用过的排列方式,外方策展人都觉得有趣。
此次展览汇集6位艺术家的作品,其实乔治·布拉克的作品只有一件,他和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流派画家,如果观众不注意观看,也许很难找到布拉克在哪里。在二楼展厅,毕加索的《纸牌、烟草、瓶子与玻璃杯》及布拉克的《烟斗静物(南方日报)》相邻,两者都创作于1914年,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一年。从两幅画的对比可见,当时的毕加索并没有那么关心政治,他的作品风格较为平和,布拉克则在那一年应召入伍,与毕加索合作终结,也意味着严格意义上立体主义的尾声。相比一战,二战对欧洲的影响和破坏更为严重,也更多体现在艺术创作上。比如毕加索创作于1942年的《大幅斜倚裸像》就不再有平和感,而是充满战争的恐怖氛围和个人的压抑、愤怒。
为最佳观看角度特意调整灯光
为何整个展览里只有一件布拉克作品?张尧介绍,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由德国传奇艺术经销商、收藏家海因兹·博古睿(1914-2007)个人收藏创建并命名,选择哪些作品,体现了博古睿的个人收藏兴趣,整座美术馆的藏品里也只有两件布拉克的作品。“也许博古睿先生出于一些原因未收藏太多布拉克的作品,但布拉克作为立体主义的开创者之一,在艺术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。”有趣的是,博古睿与毕加索等人都有私交,只有保罗·克利未能“加上好友”,而他的收藏里,保罗·克利的作品恰恰是最多的。此次展览中亮相的保罗·克利30余件代表作,也是迄今为止其在中国最全面的展示。
博古睿精于收藏,也善于为作品进行包装。此次展览中的画框都由博古睿当年为作品量身定制,几乎各不相同,又各具特色,但在展陈时,有时也会带来麻烦。“这些作品都是文物级别的,对于光照度有要求,纸本作品不超过50流明,油画不超过150流明。”张尧介绍,在布展时,工作人员会使用测光仪,严控画面上方射灯的光照度限值。由于部分画框较厚,灯光从上方照下时会出现阴影。比如毕加索的名作《黄色毛衣》绘制了他的情人朵拉·玛尔身着黄色毛衣、头戴蓝帽子的肖像,按照原本灯光布置,画框的阴影会把帽子遮住。为了去掉阴影,布展人员现场调试了各种角度,最后不得不加了一条灯轨,以让观众有更好的观看效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现场的展墙不是平的,而是在墙角呈现向内的弧度,这是为让观众凑近欣赏细节时,不至于触碰到作品。“相比拦一米线的硬隔离方式,这种弧度设计可以让人在心理上没有距离感。”张尧发现,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观众分享在展厅的打卡照片,尽管有人将重点放在了自己的穿搭上,但他们并不觉得有何不妥。“我们欢迎观众拍照、打卡,如今‘网红展’好像变成了贬义词,但网红同时也意味着广泛的传播性,吸引更多人来看,正是做展览的目的之一。美术馆展览开幕后,就好像做了一桌很丰盛的菜,我们已经用上了最好的食材和技术,但每个食客想吃什么,能消化多少,取决于自己的需求。”
此次展览10月8日结束后,将巡展至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,正在北京展出的“马蒂斯的马蒂斯”则将在11月接棒来到上海。张尧透露,“马蒂斯的马蒂斯”将展出马蒂斯的270余件作品,涵盖绘画、草图、服装设计、剪纸等,是对他艺术生涯的完整回顾,所有展品来自马蒂斯的故乡——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。“对马蒂斯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。”张尧还记得,2014年k11美术馆的“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”在上海掀起艺术大师展热时,自己还在北京上学,专程赶来上海参观。
如今,名家真迹频频来沪,高品质的艺术大师展正在上海遍地开花。“现代主义漫步”展览的内容也延续了此前上海博物馆“从波提切利到梵高——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”的脉络,令观众足不出“沪”,即可纵览欧洲五百年艺术发展的历史。
“其实,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策划引进这个展览。上海有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底蕴,和足够多的喜欢看展的观众,支撑得起这样的展览市场。很高兴这些展览能在上海形成联动,每个美术馆都在做自己感兴趣、有能力完成的展览,让观众可以在上海看到脉络更加完整、视角更为丰富、流派更为多元的国际艺术作品。”张尧说。
栏目主编:施晨露
文字编辑:施晨露
本文作者:钟菡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