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》提出,“到2025年,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;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%;形成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”。这个目标如何实现?4月22日,省政府新闻办邀请省发展改革委、省科技厅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做了介绍。
构建“456”核心产业体系
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郜义在发布会上介绍,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我省提出了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“456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。
具体来看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是具有较好基础的4个主导产业,将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,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,打造一批支撑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。
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航空航天、新兴服务业等5个高成长性产业具有一定基础,要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应用和新兴技术的融合赋能,培育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的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量子信息、氢能与新型储能、类脑智能、未来网络、生命健康科学、前沿新材料等6个未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,要围绕“优中培精”“有中育新”“无中生有”三大路径,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。
“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‘牛鼻子’,建立涵盖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、总投资1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库。”郜义说。
培育创新“先锋队”“生力军”
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具体的企业,我省将加快培育一批创新“先锋队”和“生力军”,使之成为支撑产业新体系的中坚力量。
“我们将重点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和‘专精特新’企业,已出台支持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,从梯度培育、财税支持、金融服务、创新能力、育才引才、服务体系、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,提出了20条务实可操作的具体举措。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李俊岭介绍,目前我省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07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028家,成功创建了30个“单项冠军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省力争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、认定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000家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0家。
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构建创新链条中的关键一环。我省已挂牌两批共25家省级产业研究院,培育建设了2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加快产业研究院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,将之打造成为集研发、中试、产业化、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,带动人才、技术、成果、平台等创新资源向河南集聚。”李俊岭说。
突破一批“杀手锏”核心技术
“创新是发展的逻辑起点。下一步,我们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主动发力,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”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刘晓永在发布会上说。
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“前沿”攻关。重点在智能传感器、中药现代化、分子育种、动力电池、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轨道交通装备、智能网联汽车、5G新材料等领域,围绕领军企业做强做优,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,突破一批“杀手锏”核心技术,推动产业掐尖领跑,培育带动新兴产业集群。
围绕未来产业“抢滩”攻关。聚焦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、未来网络、氢能与储能、碳基电子新材料等有前景、有基础的方向,实现非对称性赶超,推动产业破冰引领,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。(记者 陈辉)
标签: